城市建設離不開渣土運輸,但渣土運輸過程中出現的拋撒滴漏、帶泥上路、隨意傾倒等現象,不僅影響市容市貌,還給市民出行帶來了較大安全隱患。近年來,浙江等地多管齊下,采取出臺工作規范和技術性文件、利用“白加黑”模式加強巡查以及上線渣土運輸監管平臺等措施,加強渣土運輸管理,保障道路安全,讓市容市貌靚起來。
源頭管控 拒絕“帶病”上路
“您好,請安全停車進行沖洗?!痹谡憬♂橹菔兄腔坌鲁?,一輛裝滿渣土的車輛正準備駛離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用高壓水槍給渣土車來了個“全身浴”。這是智慧新城為“大個子”渣土車量身定制的“出行規矩”,各類大型施工車輛,特別是渣土車,在駛出工地時,必須使用沖洗設備進行全方位清洗,否則不得離場。
今年年初以來,智慧新城持續開展渣土運輸專項整治行動,制定出臺《智慧新城渣土管理暫行規定》,組織相關部門對轄區范圍內的渣土運輸企業開展聯合審批,強化源頭審批監管,并嚴格劃定渣土車行駛路線、時間段和車速等,提高渣土車管理科學化水平,提升城市環境品質。
同時,智慧新城定期召集渣土運輸企業的負責人和從業人員開展教育培訓活動,講解安全駕駛知識,學習相關法律法規,觀看交通安全宣傳片,深入淺出地剖析交通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事故發生的原因,提高渣土車駕駛員的安全駕駛意識與文明行車意識。
此外,部分城市開展渣土車“體檢”工作,防止車輛“帶病”上路。福建省泉州市鯉城區組織工作人員分批次、全覆蓋對轄區5家渣土運輸企業的渣土車開展外觀核驗工作,檢查渣土車右側視覺盲區監控、右側紅外雷達報警裝置、輪胎、反光條等,目前已經累計查驗車輛135部,查找問題14處,現場責令企業對問題車輛進行整改,在未消除安全隱患之前,禁止車輛上路行駛。河南省永城市采取實地檢查的方式,對渣土車的車輛資質進行審核,包括車輛保險、頂燈、篷布、放大字樣、車門識別標識等內容,對于“體檢”合格的車輛,發放新的建筑垃圾運輸許可證;對于存在問題的車輛,當場下發問題反饋單,限期整改驗收。
巡查精細 維護道路秩序
為進一步規范渣土運輸管理,部分城市增加對施工現場及重點路段的巡查頻次,保證道路安全和整潔,為市民營造一個良好的城市環境。
安徽省黃山市高新區于近日啟動夜間渣土運輸專項整治行動,采取路面流動巡查和重點路段定點設卡相結合、兩個小組同時進行的方式開展整治,做到逢渣土車必查。據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整治中,工作人員核實車輛的運輸許可證、運輸時間和運輸路線,重點檢查渣土車不按規定路線和時間段行駛、車身不潔、號牌不清、帶泥上路、沿途拋撒等問題。
江蘇省淮安市則實施24小時常態巡查,通過落實現場“三查三看”要求,將渣土運輸行為置于有效監管之下。運輸開始前,檢查進出工地運輸車輛是否符合“凈車密閉”“四沖四現”(沖車頭現車標、沖車體現本色、沖車輪現輪轂、沖貨廂現號牌)要求,是否存在“五個不準上路”(車輛輪胎未沖洗干凈不準上路、車輪車墻板掛泥不準上路、車身未沖洗干凈不準上路、車輛未密閉不準上路、車輛篷布破損不準上路)情況。運輸過程中,巡回查看運輸線路附近是否存在污染路面、亂棄亂倒等情況。運輸結束后,檢查運輸工地出入口及沿途是否存在污染、善后處理是否及時有效等。在常態巡查的基礎上,淮安市安排機動中隊對區域重要卡點、渣土車密集來往路段、易偷倒點位進行不定期檢查,避免出現違規行為。
技術助力 提高管理效能
5G(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GPS(全球定位系統)等技術的應用為渣土運輸管理注入了“智慧動力”。部分城市搭建智慧平臺,實現渣土運輸數智化管理,讓渣土車違法違規行為在智能監管下無處遁形。
今年3月,河北省石家莊市鹿泉區上線渣土運輸監管平臺,監測區域內登記在冊的92個施工項目,形成動態監管機制。通過24小時不間斷在線監測,平臺密切關注區域內的渣土運輸行為,隨時掌握各施工現場的最新動態。截至目前,平臺共向執法人員推送信息148條,為執法人員省去了近3萬次的渣土運輸常規巡查工作量,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
此外,平臺利用定位系統實現對渣土車行駛軌跡的數字化監管。截至目前,發現核準運輸渣土車輛定位數據異常情況43起,有效避免了車輛不按路線行駛、躲避監管等問題。
同樣,江西省上饒市在渣土運輸管理中全面應用渣土車智能管理系統。通過定位系統、視頻監控系統及車載智能終端,實時采集車輛信息,工作人員只要輕點鼠標,車輛信息、行駛方向、行駛速度、車輛載重、渣土傾卸位置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與傳統的監管方式相比,上饒市渣土車智能管理系統在車輛管控方面做足了“功夫”。為防止隨意傾倒渣土,渣土車在重載狀態下只能在規定的地點(工地和消納場)才能將車廂舉升傾倒渣土,否則舉升行為將被限制,若舉升控制設備被人為破壞,車載終端也能將違規舉升報警信息上報至系統。當系統監測到車輛出現隨意傾倒、闖入禁區等違規行為時,車輛將被鎖定,無法啟動,需由執法人員解鎖。相關負責人表示,渣土車智能管理系統有效地消除了監管盲區,使得管理更加智能、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