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3江蘇省蘇州市馬拉松正式開跑,綠色環保理念的加入,賦予這場運動盛事更多精彩。
“砰!”隨著發令槍響,在熱情與歡呼聲中,蘇州首屆城市馬拉松拉開帷幕。
熱情似火的賽道上,參賽選手自然是鏡頭的焦點。而此刻,一支特殊的隊伍正緊隨著參賽跑者,實時清理賽道環境。
“我們是‘環保跑者’?!眳强∈沁@支“綠衣軍團”中的一員。撿拾廢棄物,在附近垃圾收集池進行分類投放,吳俊維護起道路環境,可謂一氣呵成。完成了自己負責的半程馬拉松7.5~12公里的廢棄物撿拾工作后,他感慨萬分:“參加過不少馬拉松,但以這樣的身份上賽道還是頭一回,挺有意義?!?/p>
包括吳俊在內,此次賽事的環保跑者總計160人,分成16組,賽道上每間隔兩個補給點(約5公里)設一組。而他們的任務看起來似乎很簡單:跟隨參賽隊伍,清理垃圾的同時做好分類。
但這不是一個容易的工作。吳俊將它概括為——“浪里繡花”?!百惖郎先肆髁看?,人員密集,不可避免地產生較大數量的垃圾,要在人流的‘海浪’里及時收集垃圾、做好分類,是項繡花功夫,既需要細致也考驗耐心?!?/p>
蘇州市城管局團委副書記郁萍萍也是“綠衣軍團”中的一員,今天她負責清理5~7.5公里的廢棄物,“我去年的時候,就在蘇州公園參與了垃圾分類的志愿宣講,平時也一直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庇羝计急硎?,這次環保跑之旅給了她全新的體驗,“跑步一直都是我的愛好,能將愛好和志愿服務結合在一起,在強身健體的同時也能美化環境,還是很有意義的?!?/p>
實際上,跑者們在開賽前就與垃圾分類“打了照面”。打開選手的參賽包,垃圾分類宣傳頁清晰可見,上面向跑者科普比賽中各類垃圾的分類方法。
賽道全程的廢棄物投放也進行了精心的規劃。在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家庭跑三條賽道補給點附近,設置了總計30組垃圾分類收集池。一組配備“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和其他垃圾”三類收集池。同時,位于起跑點、起跑后1公里處專門設置的2個“可回收物(低值塑料—雨衣等)”回收點,致力于比賽過程中各類垃圾實現分類收集,資源循環利用。而此次垃圾收集池的搭建材料均由廢舊塑料再生而成,正是變廢為寶、踐行生態馬拉松理念的最佳體現。
如果說,環保跑者是穿行在賽道上的清風,那么在起終點的垃圾分類志愿者們則給這場運動盛事筑起環保的“加油站”。
這是趙藝佳人生中第一次近距離接觸馬拉松。然而,這“初體驗”卻足夠非同尋常:化身垃圾分類人偶娃娃,在賽事起點處給選手們加油助威。
戴著重重的人偶裝行走、和小選手們互動,對這位看起來有些瘦弱的姑娘來說,絕非易事,一會兒工夫,她已然大汗淋漓。
“很有趣?!泵撓氯伺佳b,休息片刻,這是趙藝佳開口的第一句話。趙藝佳今年在蘇州大學城市管理專業念大二。年紀雖小,但在同齡的志愿者中可以算是前輩,她說自己上學的大部分休息時間幾乎都花在了志愿工作上。細數過往經歷,她坦言,這次是最獨特的一次體驗。
“在家庭跑賽事的起點,可以活躍現場氣氛,也能讓更多小朋友潛移默化地接受垃圾分類的理念?!北M管只是扮作人偶,但趙藝佳認為這份工作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只要有一位小朋友因此對垃圾分類產生興趣,就是我最大的成就?!?/p>
除了像趙藝佳這樣的人偶扮演者,家庭跑的終點市集處,志愿者們持著宣傳手牌,與小選手和大選手開展垃圾分類主題的游戲互動。于是,環保的風吹開了小選手們的笑臉,吹進了一戶戶家庭的心。
2020年6月1日,《蘇州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正式施行。實施近三年以來,垃圾分類的“蘇州模式”深入尋常市民家中。蘇州開創的“三定一督”(定時、定點、定人督導)源頭投放模式,建成投、收、運、處閉環體系,為實現生活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奠定基礎。
在蘇州,目前已有5198個居民小區實現“三定一督”全覆蓋,建成清潔屋1.46萬個,“三定一督”小區日均廚余垃圾分出率達40%。
實際上,蘇州正通過探索垃圾分類理念的推廣新渠道、承載新形式,持續推動市民分類理念逐步增強,引導市民進一步培養、鞏固分類習慣。蘇州市環境衛生管理處副處長何晟表示:“此次嘗試將‘垃圾分類’元素融入馬拉松賽事,既是希望助力打造更生態環保的大型馬拉松賽事,同時也是借助賽事影響力進一步推廣垃圾分類理念?!?/p>
“我們也將以這次嘗試為契機,持續探索垃圾分類元素與賽事、活動的結合形式,推動形成‘垃圾分類+賽事活動’的‘蘇州模式’,為更多城市提供可借鑒的方法和指南?!焙侮烧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