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富民產業。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今年年初召開的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強調,建筑業是重要的實體經濟,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提出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去年,國務院印發《關于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賦予山東建設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重大使命,是黨中央提出“三新一高”和“雙碳”重大戰略以來,全國第一個以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戰略布局,為加快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提供了重大機遇,為全省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相關決策部署,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框架協議》,省政府專門召開建筑業改革發展大會,先后出臺了《關于貫徹國辦發〔2017〕19號文件促進建筑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山東省綠色建筑促進辦法》《關于進一步促進建筑業改革發展的十六條意見》《關于促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措施》《關于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的意見》等政策措施,全面落實黃河重大國家戰略,“十大創新行動”、“七網”建設行動等決策部署加速落地,“穩中向好、進中提質”等重大利好政策集成效應不斷放大。
淄博新區俯瞰圖
如今,“齊魯建造”品牌已從孔孟之鄉、禮儀之邦走向全國各地,迎來美麗蝶變。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建筑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6%以上,累計完成總產值11.5萬億元,有效帶動了全產業鏈、裝配式建筑等領域的發展;從業人員數量峰值超過300萬,按每個家庭3.5人計算,帶動了全省1000萬人增收。山東省建筑業轉型步伐不斷加快,產業發展活力有效激發,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明顯加速,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成效顯著,構建了山東建筑業發展新格局。
內培外引 企業綜合實力顯著增強
山東省大力發展總部經濟,不斷深化央企合作。2021年以來,省政府先后與中建集團、中國鐵建等建筑央企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充分發揮建筑央企等大型優質建筑業企業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市場優勢,采用混改、聯合體投標、工程合作等方式,帶動山東骨干企業參與高速公路、高速鐵路、機場港口等海內外重大基礎設施以及超高層建筑等“高大難新”項目建設,提高本土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時,助推山東本土企業走出去,共同建設海外倉、倉儲物流中心,高質量融入“一帶一路”建設,拓展省外、海外兩個市場,通過海外項目帶動山東產品出口。
大力培育龍頭骨干企業,堅持優環境、促發展,通過支持省內企業采取聯合體投標等方式,增加參與軌道交通、機場設施等重大項目建設的機會,從而提高建筑業企業的施工能力。通過加快推進建設工程招標投標制度改革,先以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有資金投資或者政府主導的工程項目為突破口,要求在采購或招標時,對具備相應資質條件的企業,不得設置不平等限制條件,確保市場公平競爭。堅持減負擔、增活力,注重做好“減法”,著力為企業減負,激發發展活力。在工程建設領域全面推行銀行保函、保證保險方式繳納投標、履約、工程質量、農民工工資4類保證金,進一步釋放企業流動資金壓力。通過全面推行施工過程結算,規范工程結算行為,切實縮短結算周期。
濟南西部會展中心項目
不斷強化“政銀企”合作,加大對建筑業發展的金融支持力度。2022年以來,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先后組織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與恒豐銀行、中國建設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展戰略合作,聚焦支持建筑業企業做大做強、城市更新、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等方面,共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群眾住房品質、加快實施城市更新和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協助有融資需求意向的項目和企業用足用好各類金融支持政策,助力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高質量發展。2022年年底,山東省建筑業貸款余額6257.07億元,較年初增加1267.50億元,增速25.4%,高于各項貸款增速13.59個百分點,建筑業企業融資難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以做大做強做優建筑業為導向,持續優化建筑業發展環境。通過強化服務的針對性、系統性,實施精準扶持、靶向助力,著力培育發展一批大而強的特級企業、一批專而精的專業企業、一批帶動力強的外出企業、一批輻射面廣的全產業鏈企業、一批影響力大的高端企業,龍頭骨干企業產值規模不斷擴大,集群化發展特征凸顯。十年來,全省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企業從12家增加到55家,年產值超百億元企業25家,山東百強民營企業占到13家。2022年,山東省建筑業完成總產值1.756萬億元、同比增長7%,實現增加值6424.5億元、位居全國第二,占全省GDP的7.3%,對拉動地方經濟增長、改善城鄉面貌、促進財政增收、穩定居民就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深入轉型 全產業鏈布局優勢初顯
2022年2月4日晚8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現場的大型視頻顯示裝置“冰瀑”緩緩開啟,驚艷眾人?!氨佟庇娩摿?000多噸,由6000多根“冰瀑”鋼結構構件組裝而成,對于組接焊縫和安裝誤差要求極為苛刻。然而,從第一批設備底座進入會場,到“冰瀑”鋼結構安裝完成,山東經典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僅用時37天。
據了解,北京冬奧會22項場館及配套基礎設施的建設,共有16家山東建筑業企業參與。近年來,在國家重大項目建設中,山東建筑業大放光彩。這得益于黨的十八大以來山東省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力度的不斷加大。
推進以裝配式建筑為代表的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落實“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打響“好品山東”品牌的重要舉措。此前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山東省將打造形成省會、膠東、魯南3個千億元級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集群,允許購置智能建造等重大技術裝備按規定享受所得稅優惠、進口稅收優惠,將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納入“好品山東”品牌體系遴選。2022年10月,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等12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規劃(2022-2030)》,進一步細化了發展目標、明確了重點任務、強化了保障措施,為全省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指明了方向路徑。
山東省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
“十三五”以來,山東省持續推進裝配式建筑深入發展,累計開工建設裝配式建筑1.76億平方米,投產各類裝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產企業232家,為推動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在堅持深化改革、創新驅動的同時,山東建筑業還以增加高品質建筑產品供給為目標,著力推進綠色建筑發展,提升建筑能效。山東省政府與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簽署《共同推動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合作框架協議》,全面推廣綠色化、工業化、信息化、集約化、產業化建造方式。全面建設二星級以上綠色建筑,到2025年實現政府采購工程項目政策實施的全覆蓋,形成支持建筑領域綠色低碳轉型的長效機制,引領建材和建筑產業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宜居、綠色、低碳城市?!笆奈濉币詠砣±塾嬓略鼍G色建筑3.58億平方米,建成節能建筑3.59億平方米,累計創建23個省級綠色生態示范城區、67個示范城鎮,1.7億平方米建筑獲得綠色建筑標識。濟南、青島等8市納入政府采購支持綠色建材促進建筑品質提升政策實施范圍,數量居全國首位。
當前,山東工程總承包全面落地,全過程工程咨詢深入推行,新型建筑工業化全產業鏈發展步伐加快,智能建造、裝配式建筑提檔升級。獲批國家裝配式建筑示范城市7個,初步形成省會、膠東、魯南3個新型建筑工業化產業集群。山東正以先行先試、勇往直前的鏗鏘步伐,助力中國建造騰飛,為建筑強國發力。
推進審批制度改革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從來沒有經歷過這么快的速度,3天辦下14個證,辦證排期都是按小時來計算的?!被貞浧甬敵蹀k證的過程,德州綠地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馮秀環記憶猶新。建設項目在取得土地證后,僅用3天時間辦理了國有土地不動產權證、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等14個證件,不僅刷新了“德州速度”,也刷新了該集團成立以來的辦證速度。
“德州速度”的“奇跡”得益于“容缺受理”機制。為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部門多、審批手續繁雜、辦理時間長的問題,山東省全面建立容缺受理機制,針對群眾和企業需求,允許申請人以書面形式對次要條件或欠缺手續作出補齊補正承諾后,先予以審查、審批或提前進入下一審批環節,待符合正式審批條件后,及時將模擬審批結果依法轉化為審批許可,受到廣泛關注。
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牽頭省直有關部門單位,以解決難點堵點問題為突破口,梳理工程建設項目全流程審批事項和環節,統一審批流程、統一數據平臺、統一審批管理體系、統一監管方式,“減、放、并、轉、調”,大幅精簡審批環節,全過程審批用時從2018年之前的300多天縮短至如今不超過100個工作日,實現了“拿地即開工”“交房即辦證”,跑出了“山東速度”。
除了精簡審批流程,山東省還大力推行一站式服務?!耙郧稗k理驗收需要到幾個部門去跑,材料多,最快也要10多天時間,沒想到現在可以一天辦成?!鄙綎|省濟寧市金鄉縣富康置業有限公司經理王建思感慨地說。在濟寧市金鄉縣為民服務中心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窗口,憑一張工程竣工聯合驗收申請表,王建思當場辦理和領取了檔案預驗收意見書、人防竣工驗收備案表、規劃核實合格證、質量監督報告、節能認定證書、消防驗收、防雷驗收和竣工驗收備案表等驗收合格手續,用了不到一天時間就完成了4個單體工程10余個驗收事項的聯合驗收和備案手續,辦事效率大大提升。
“德州速度”是山東省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同時也是“齊魯建造”做大做強、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基石。如今,山東建筑業營商環境逐步向好,“齊魯建造”在全國的影響力也在持續提升。
打造人才優勢 “走出去”發展氣象萬千
在孔子誕辰2571周年之際,江西省湖口千年學宮復建并舉行了首次祭孔大典。參與這項重大工程的就有曲阜市巧圣古建筑木構件制作有限公司。該公司董事長王樹寶回憶說,公司剛成立時,就是一個從古建修繕隊發展成的施工型企業。后來隨著文物修繕需求越來越大,各地文物古建單位前來訂貨的同時,也迫切地要求技術人員前去指導安裝,就這樣“走出去”步伐越來越快。
當前,曲阜市有10多家一級古建筑專業承包企業,已形成了包括規劃、設計、施工、勞務和材料供應的完整產業鏈,在全國市場嶄露頭角。曲阜古建并不是個例,如今山東省大力推進行業集群化發展,形成了地方特色產業集群。肥城建安企業、臨沂勞務企業、德州通風空調企業等一批享譽全國的山東“名片”,帶動產品、施工、運營維護、服務全鏈條“走出去”,不斷提升了山東建筑業品牌影響力和核心競爭力,彰顯出山東高質量發展的底氣和實力。
青島智能制造基地
與此同時,山東省發揮勞務品牌優勢,健全建筑工人技能培訓、技能鑒定體系,打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和工匠精神,一大批經過專業培訓的建筑業農民工擺脫了“純勞力”的尷尬身份,轉型成為學有專長、技術嫻熟的“建筑工匠”,讓山東省從勞務輸出大省一躍成為建筑產業人才高地,山東建筑人才成為了“香餑餑”。
當前市場競爭日趨激烈,機遇與挑戰相伴而生,無論是大型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外出施工都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但是必須突出特色,做到各有所長,才能形成千軍萬馬闖市場“走出去”的生動局面?!褒R魯建造”品牌之所以能享譽全國,正是人才優勢與企業發展優勢結合發展的結果。
近年來,為持續提升建筑業發展服務水平,增強“走出去”發展服務保障能力,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省發展改革委、公安廳、司法廳等六部門印發《建筑業企業出省發展“十百千”服務工程工作方案》,推出以辦好服務企業“十件實事”、建立“百家聯絡服務企業”和“千名聯絡員”工作機制為主要內容的“十百千”服務工程,從政策支持、信息咨詢、人才教育、創優協助、技術扶助等方面,全方位為企業“走出去”發展保駕護航。
為解決出省從業人員培訓取證難問題,山東省建筑業企業外出施工聯絡服務站協調省培訓注冊中心積極實踐“送教上門”,幫助40家駐京企業320名特種作業人員完成繼續教育培訓取證;為解決出省企業法律服務問題,建立“網上法律服務站”,組建省建筑業企業出省發展法律服務專家庫,促成了法律服務的一對一直接聯系和零距離掌上體驗;為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濟南市建筑勞務企業中開展試點,協調濟南農商銀行量身定制推出“助建勞務貸”特色系列產品,專門用于支持建筑勞務企業經營發展。
十年來,山東省建筑業出省規模不斷壯大,省外產值從2012年的1230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3923億元,累計完成省外產值2.6萬億元。2022年,全省外出施工企業數量突破1500家,從業人員逾30萬人,年度承攬省外項目超3000個。
風好正是揚帆時,奮楫逐浪天地寬。山東堅決扛起“走在前、開新局”的光榮使命,“齊魯建造”高質量發展步伐越發鏗鏘,實現了由“量”到“質”、由“形”到“勢”、由“大”到“強”的深刻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