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

中國建設報社主辦

聚焦領域新業態 共謀行業新發展——記變革與創新第八屆規劃論壇暨2022年度中規院北京公司業務交流會
2023-03-30 10:12:37    作者:楊夢晗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給規劃行業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變化,變革與創新成為規劃行業的必然選擇。在此背景下,中規院(北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公司”)傾力打造的規劃行業學術交流盛會、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中規院”)“中規智庫”的重磅學術活動——變革與創新第八屆規劃論壇暨2022年度中規院北京公司業務交流會,于2023年2月23日至24日成功舉辦。眾多業界權威專家就規劃及相關領域熱點、難點問題作出最新解讀,北京公司分享了新時代變革形勢下謀求創新發展的最新探索成果。

ImageFetcher (10).jpg論壇嘉賓合影

論壇持續兩天時間,主要圍繞城市設計與詳細規劃、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等城鄉規劃領域的熱點板塊展開。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規院院長王凱致開幕辭,北京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張全主持開幕式和大會報告環節,中規院副總規劃師、北京公司總規劃師朱波,中規院副總規劃師、北京公司副總經理劉繼華,北京公司副總經理王佳文分別主持一個主題論壇。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曉江、王凱、中規院總規劃師張菁、自然資源部國土空間規劃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玲,以及北京公司副總規劃師(工程師)張莉、王宏杰、呂紅亮、盧艷霞等各領域權威專家作報告。

在開幕式上,王凱致辭表示,“變革與創新規劃論壇”中的“創新”二字,對北京公司至關重要。推進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卡點瓶頸,科技創新能力還不強。要克服這些卡點瓶頸,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以創新為第一動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北京公司致力于建設創新型企業,要以創新精神攻堅住房和城鄉建設領域的重難點問題,更好地服務于我國住房和城鄉建設事業的需求。

張全表示,北京公司將加緊創建創新型企業,為中規智庫建設以及中規院全院的整體發展作出貢獻,更好地服務于國家戰略、政府決策。

ImageFetcher (11).jpg王浩

在報告環節,王浩聚焦“以水循環為主線推動流域綜合治理”主題,系統講解了全球水問題的發展歷程和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提出了流域綜合治理的科學內涵和主要內容。他表示,解決水問題的核心是開展流域綜合治理,要充分發揮流域的自然調節能力,建設健全流域的綜合服務功能,進行水循環過程、水生態過程、水化學過程和水沙過程等多過程的綜合調控,通過洪澇海綿化、黑臭水體清潔化、雨水資源化三大途徑,實現洪水平衡、污水平衡和用水平衡的目標。此外流域綜合治理還需要在水安全、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景觀、水文化、水管理、水經濟八個維度進行頂層設計。

ImageFetcher (12).jpg李曉江

李曉江介紹了由他領銜的項目團隊在“區域與城市安全韌性”領域完成的中國發展研究基金咨詢報告《規劃視角的城市安全韌性思考》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政策研究報告《低碳韌性城市發展與適應氣候變化——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流域治理》的重要研究成果?!兑巹澮暯堑某鞘邪踩g性思考》報告,在分析和研究城市安全韌性所面對的災害風險及其影響,城市安全韌性與災害特征,規劃視角的城市安全韌性問題與隱患的基礎上,認為城市安全韌性策略需要識別城市長期安全韌性的短板和弱勢,充分認識災害風險短期沖擊的廣泛影響,統籌工程防御與主動適應的韌性策略,強化針對性、協同化,并且關注公平正義和綠色低碳。報告的最后提出了城市總體規劃層面、城市詳細規劃層面和城市更新中的具體韌性策略?!兜吞柬g性城市發展與適應氣候變化——氣候變化背景下的流域治理》報告,首先分析了氣候變化下全球大河流域的風險與挑戰,提出了長江流域面向2050年的治理愿景、準則與行動,分析了長江流域氣候變化的現象和災害風險,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長江流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韌性策略。

ImageFetcher (13).jpg王凱

王凱分享了城鎮安全發展領域的前沿研究成果,他指出,在我國城鎮化發展進入結構調整的新階段,通過建立“精準分析—適應技術—動態評估”的安全發展空間優化技術體系,推動宜居、韌性、智慧的城市與區域建設。特別是在重點城鎮化地區,應關注城市安全和韌性發展;在城鎮化特殊地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安全發展的適應性技術。一是要把握區域的多樣化特征,“精準分析”,二是要確定不同情景下的“適應技術”,三是要建立全生命周期理念,對城市與區域發展進行“動態評估”。

ImageFetcher (14).jpg張菁

張菁以“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為主題,分析了國內兒童空間存在的問題,同時分享了國外兒童友好型城市在創建模式、建設歷程、建設策略及建設導則等方面的實踐經驗,并詳細介紹了由中規院牽頭、多家單位共同參與編制的《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導則(試行)》主要內容。導則提出以“兒童優先、普惠公平”“安全健康、自然趣味”“因地制宜、探索創新”為基本原則,明確了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一建三改二增”等具體要求,即結合城市更新行動,統籌建設城市、街區、社區多層級兒童友好空間體系,推進公共服務設施、出行環境、公園綠地三方面的適兒化改造和增建校外活動場所、兒童游憩設施建設等實施策略和相關可借鑒案例,并提出編制空間建設指引、納入規劃建設體系、建立實施評估機制、多方參與等多項實施保障,為實現城市高品質發展、更好推進我國城市兒童友好空間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ImageFetcher (15).jpg張曉玲

張曉玲聚焦“國土空間規劃”主題,對(國批)規劃成果報批審查的程序和時間表進行了介紹,并進一步展開分析了預審查中發現的(國批)規劃成果中存在的普遍問題。她認為,對規劃區域的“問題與挑戰”把握不準,對未來任務(策略)的空間安排不明確不具體(不實不細),重愿景(目標)、輕實施路徑,重擴張要增量、輕集約挖存量,政策機制針對性不強,以及整體邏輯關系不順暢是規劃成果中存在的最普遍的6個問題。在報告的最后,她分享了最新思考和探索成果,主要包括:國土空間規劃的基本范式與語境,自然地理單元轉換成行政單元的科學性,規劃傳導體系的構建,規劃實施的剛性、精準性與彈性機制,共4個方面。

張莉的報告《中國人口負增長與規劃建設治理應對》,從三個方面解讀中國人口負增長。一是全面認識中國人口負增長。當前中國人口的負增長是由人口自然增長率持續下降造成的內生型人口減少。未來中國人口負增長具有明顯的階段性,并與人口老齡化相互伴隨。人口流動與自然增長因素疊加共同影響區域與城鄉人口變動格局。二是人口負增長對全國城鄉發展的影響。中國人口負增長將從供給側和需求側兩方面對經濟增長造成沖擊,中國仍然具有人口大國的機遇,新型城鎮化、鄉村振興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實施為應對人口負增長挑戰帶來騰挪空間。三是人口負增長時代規劃建設治理應對。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應對人口負增長和人口老齡化指明了方向,在“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目標指引下,構建以人為核心的規劃建設治理體系是規劃建設領域的重要任務。

王宏杰對新時代背景下詳細規劃改革的創新與思考作了解讀,她認為,詳細規劃改革探索的方向應為:從愿景藍圖到動態管理、從增量發展到總量平衡、從規模配置到生活品質、從建設空間到全域覆蓋。內容應為:體系層面續新規、解舊題,空間層面擴范圍、調層次,管理層面精編管、細流程。

呂紅亮的報告《流域治理的邏輯與規劃框架》,以當前流域治理及規劃編制的形勢為切入點,梳理了我國國家層面及地方層面的政策文件,分析了相關政策的演進與形勢變化,指出當下“水岸分離”“目標分散”“要素分治”“行政分割”“理念分歧”等流域治理、區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了流域治理的理論邏輯、技術邏輯和實踐邏輯,概括了頂層設計、政策引導、控制引導、實施引導四個類型流域治理規劃框架,建立其與流域等級、行政層級的對應關系。他認為,流域綜合治理是實現人水和諧共生美好愿景、區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要堅持“必治水而不唯水”,遵從系統治理、源頭治理、綜合治理的要求。

盧艷霞從莆田國家級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的實際案例出發,分享了自己關于新時代國土空間格局優化的啟示。她認為,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是國土空間規劃實施、優化國土空間格局的平臺和抓手。主要以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為目標,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理念,以國土空間規劃為引領,全域規劃、全域設計、全域整治,統籌推動耕地質量進一步提高、空間格局進一步優化、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基層治理能力進一步加強、產業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此外,北京公司任帥、韓冰、馮一帆、王灃、翟娜、蘇海威聚焦“城市設計與詳細規劃”主題,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提出了可供借鑒的經驗。北京公司徐有鋼、覃露才、徐超平分別圍繞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流域治理規劃、土地綜合整治、低碳規劃等領域進行了分享。中規院綠色城市研究所翟健,北京公司林溪、李瀟、李慧寧、李凌嵐分別聚焦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的工作方法、城市更新業務的可持續模式、片區更新的路徑等主題進行了研討。

朱波在總結發言中表示,當前正處于國家轉型發展的新時代,規劃行業從業人員要主動認清形勢、統一思想、付諸行動,北京公司也將以“中規智庫”建設為己任,在國家戰略、城鄉建設等重大領域開展相關研究、積極建言獻策、突出企業特色,不斷提高科技創新水平和能力。



網友評論
? Top 影音先锋无码A∨男人资源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