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呂個頭不高、身材精瘦、目光有神,他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和生活節奏:“簡單,充實?!痹缟掀唿c半之前將女兒送到學校后,就早早來到單位,開啟一天的工作。
老呂在辦公室很難坐下來,因為“任務”很多。我們這個大型建筑公司后勤服務中心有9個部門,老呂在最忙的生產部。維修和更換辦公大樓里的空調、飲水機、燈具等設備、布置各種會議現場……還要協助食堂做好配菜工作,每天廚師會把菜單發給他,讓他幫忙去購置食材。
老呂雖為生產部主任,但沒有“官架子”,與普通員工一樣,凡事親力親為。很多人不屑跑腿的工作,他卻“跑”得不亦樂乎。接到“任務”,立刻就去處理。如果與手中工作發生沖突,也一定會解釋清楚,不敷衍不搪塞。
時間久了,他的勤快與效率,收獲同事們的點贊,有人形象地給他起了個昵稱“飛毛腿”,大家覺得貼切,就叫開了。
老呂在部隊養成了雷厲風行的好習慣,1999年轉業到公司后,開始輾轉于各個工地,蕪湖、銅陵、安慶、荊州,都留下過他的身影。他先是當裝吊工,再是做電工,一干就是十幾年。后來公司機構調整,成立了后勤服務中心,他調崗來到中心生產部,當起了“大總管”。
老呂常說:“我是急性子,有事就想著立刻去做。在公司各個項目部工作時,我經常是每天第一個到工地現場的人。在后勤服務中心生產部,還是心里放不下事兒,總想著盡早完成?!?/p>
我們公司成立年代較早,隨著業務拓展、員工增多,原來大樓難以放下所有業務部門,后來陸續建起多座辦公大樓,購置了不同的公用設施。對此,老呂將設施的品牌、型號、批次、配件等信息記得清清楚楚,并制作了臺賬,每天定時去巡檢。一旦公用設施出現問題,他總是會第一時間帶著適配件前去修理。他說:“我的工作之一就是維護好它們,不因設施故障影響大家工作?!?/p>
公司宿舍小區位于江畔不到一公里的地方,地勢低洼,住著幾代建設者。每年夏季一下暴雨,老呂晚上便不敢入睡。他和幾位同事微信聯系好,一起去小區查看積水情況,并及時將小區邊泵房里的機器開足馬力,抽排積水。得益于老呂和同事們的付出,這些年暴雨中的小區從未變成汪洋澤國。
無論在工地,還是在“后方”,老呂雷厲風行的風格一直未變。他常說:“做好后勤保障,讓一線建設者安心放心在祖國大地上創造‘奇跡’,是件令人驕傲的事兒。后勤工作瑣碎,跑一跑,身體更健康;忙一忙,生活更充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