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福建省廈門市開展的住宅小區“兩違”整治提升行動,湖里區在金林灣花園小區試點“360”(三方共管、六個環節、動態清零)兩違全周期管控機制。通過強化三方共管,解決“誰來管”的問題;六個環節閉環管理,明確“怎么管”的精粹;新增違建動態清零,體現“高效管”的成效。居民“凡建必報、依法建設”意識明顯增強,“兩違”亂象和群眾投訴率明顯降低。
用好“早”字訣 實現末端執法向源頭管治轉變
住宅小區竣工驗收至交付使用普遍存在“空檔期”,可能存在違規擴建改建隱患,用好“早”字訣,可有效降低違建風險。
管理前置早介入。湖里區因地制宜,將管理力量前置,加強小區竣工后至交付前的過渡期間管理,及時推動“屬地街道+區直部門+物管企業”融合辦公。針對居民集中裝修期易出現違建實際,設立小區黨支部、網格工作室、糾紛調解室,通過召開圓桌會議、聯席會議等方式,先后協調解決居民矛盾糾紛27次,解答群眾裝修疑惑、消除違建隱患76個。
宣傳前置早普法。針對小區集中裝修階段易出現違建的實際,湖里區堅持送法進小區,通過區域短信覆蓋、梳理裝修負面清單、制作防違宣傳短視頻朋友圈推送等方式,將普法前置到業主選房交房階段。進駐以來共發放宣傳海報80份、宣傳冊2300余份,群發提醒短信10余萬條,將普法對象拓展至租戶、裝修公司及工人。
執法前置早治理。發揮物業服務企業“哨兵”作用,嚴格裝修方案審查,管住設計源頭,共審核退回違規裝修方案35個,讓業主“不能違”;吸收33名思想紅、威望高的黨員擔任小組長、志愿者、宣傳員和調解員,管住思想源頭,讓業主“不想違”;城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強化執法震懾,組織快查快處,管住違建行為實施,讓業主“不敢違”。
做好“全”字功 實現臨時進駐向常態監管轉變
新建小區存在集中裝修戶數多、裝修周期長、動態監管難等特點,做好“全”字功,加強六個環節(報、告、巡、查、治、理)閉環管理,落實裝修完工驗收制度,實現新增違建動態清零。
全流程閉環管理。為加強小散工程納管,方便群眾監督舉報,湖里區在小區樓棟設置裝修動態進度表、網格管理責任牌、宣傳欄及公示欄,將裝修流程、管控標準及負面清單等上墻公示,廣而告之宣傳引導,強化業主凡建必報意識。目前,已裝修的981戶居民均落實裝修申報,512戶入住業主均落實核查驗收。
全周期動態監控。建立物管實時巡、社區網格巡、街道重點巡、城管專業巡的“1+3”聯合巡防體系,區城管局、區建設局、屬地街道分別牽頭組織違建核查、安全納管檢查和聯合巡查,先后摸排違建線索63條,拆除私自改擴建項目34處,加強裝修動態監控和聯合巡防落實。
全方位聯動履責。屬地街道吸收部分黨員、群眾作為小區普法宣傳員和違建“偵察員”,推動小區自治;依托湖里區構建的“大城管”體制機制,推動“天上巡、地上查、網上管、科技控”同步落地,可實現“事進系統”全過程記錄、“責任進格”全流程溯源。
唱好“共”字歌 實現單一管治向網格共治轉變
在對住宅小區兩違問題處置過程中,區直部門、屬地街道、物管企業各自為戰現象比較明顯,未能形成有效合力。通過唱好“共”字歌,強化三方共建共管共治意識,打通防違治違“最后一公里”。
網格自治共建。湖里區進一步強化網格化管理,建強組織、選強骨干、配強隊伍,完善基層治理平臺;落實“網格吹哨,部門報到”,通過融合街道、社區、民警、城管、建設和物業管理等力量,構建“一格多元”管理體制,先后化解矛盾糾紛237個,實現小區問題不出網格。
三方聯動共管。屬地街道、區直部門、物管企業分工協作,分別履行屬地管理、行業監管、直接管理責任,360度全方位構建“防火墻”,找準“兩違”風險點并打好“補丁”。目前,小區內45處施工隱患及時整改落實,未出現破壞外立面等違規情況,新增違建動態清零目標得以實現。
科技賦能共治。積極推進小區“智慧治理”,用好航拍、衛拍等手段,留好“底圖”影像資料,建立基礎數據庫;動員1400余名網格員,運用數字湖里網格通APP,主動上報違建線索;依托數字湖里“城市大腦”物聯網感知平臺,運用AI算法和智能報警系統,及時發現違建行為并預警,推進小區科技智治。
湖里區通過在金林灣小區探索“360”兩違管控機制,堅持“721”工作法(70%的問題用服務手段解決、20%的問題用管理手段解決、10%的問題用執法手段解決),發揮網格近鄰優勢,通過念好“情”字經,以情待人、用情感人、真情暖人,實現小區治違由剛性管理向柔性治理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