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主管

中國建設報社主辦

安徽省五河縣因地制宜做好“水”文章
2021-10-29 19:48:22來源:中國建設新聞網    作者:龔后雨 蔣勝一

“站浮山,望五河,五河五條河,淮澮漴潼沱”。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五水”繞城,是淮河岸邊一顆璀璨的明珠。近年來,五河縣持續開展生態河湖系統治理,努力打造“水資源豐沛、水經濟高效、水環境優美、水生態安全、水文化凸顯”的美麗皖北水鄉。

水生態系統治理,合力攻堅

河湖共治,需要多方發力。五河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水利局等部門和沿湖各鄉鎮緊密配合,協同開展了退網還湖、漁民上岸、污水治理等污染防治工程,共計整治水域4.7萬畝,拆除圍網58.5萬米,發放拆網補償資金約1.3億元。

五河境內的沱湖有7.36萬畝水面,是安徽省級自然保護區。一段時間以來,因過度開發,沱湖生態環境形勢十分嚴峻。為此,五河縣整合多方力量,不斷加大對沱湖生態治理,在退網還湖的基礎上,陸續開展了沱湖湖邊畜禽養殖和非法種植清理取締工作,減輕畜禽養殖糞便和農藥化肥等污染源對沱湖水體的影響。

2020年以來,五河縣沿沱湖新建設了北店、張廟、大圩、沱湖等14處鄉村污水處理廠和管網設施,日處理能力約2500噸。2020年,該縣拆除涉河湖違法違規建筑、餐飲船舶等,建成沱湖濕地公園,綠化改造面積約7.5萬平方米。

據介紹,五河縣近年來相繼建成包括淮河休閑、玉帶河民生、新澮河法治、濱河健康生活、龍湖兒童樂園等沿河湖主題公園9座,建成三角園、分洪閘等街頭角園8個,建成綠道23.6公里、綠地138.27萬平方米。

水污染綜合整治,正本清源

五河縣科學推進河湖綜合整治,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協同治理體系,實施水系連通,提高水資源調配和管控能力。

盤活水——老城區在北大溝、玉帶河源頭建設節制閘,利用河流水位差,讓澮河水自然流入北大溝和玉帶河,再入漴河,最后匯入懷洪新河。新城區建成淮河“南水北調”五河提水泵站,將淮河水調入龍河,再入澮河,使內河水“活”起來。

治污水——為徹底根治黑臭水體,五河縣通過清淤、疏浚、截污等方式,開展了龍河、玉帶河、北大溝、漴河等多條水系治理工作,完成河道治理清淤31.2萬平方米,共排查龍河、玉帶河、北大溝、漴河等87個排水口,完成截污76處,截流污水管網12公里。改造提升老城區污水處理廠污水、污泥處理能力,使污水處理能力達5萬立方米/日、污泥處理能力達50噸/日。

護清水——通過加大龍河、北大溝、漴河等水體周邊征遷力度和河流兩岸護坡整治,確保環境整潔,加強巡河管理,及時發現處理水體漂浮物、沿岸垃圾、污水直排口雜物等。在新城區堅持污水管網與市政道路同步建設,結合城中村、老舊小區改造,補齊市政污水管網設施短板,組織實施市政管網修復改造,實現雨污分流。

水文化傳承保護,源遠流長

五河縣積極開展水文化遺產開發與綜合利用,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水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漴河西岸的順河老街是五河縣歷史文化的一張名片,也是全縣最古老的一條街道,2006年被評為安徽省歷史文化名街。2015年,隨著漴河開展綜合整治,五河縣對老街進行保護性開發。

近年來,五河縣成功舉辦了5屆漴河龍舟競賽,群眾參與度高,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逐漸成為當地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全民運動盛會。豐收節、螃蟹節,五河縣因地制宜,以各種特色活動為載體,做好“水”文章,傳承“水”文化。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五河縣將繼續充分發揮水資源豐富的優勢,著力改善淮河流域生態環境,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彰顯縣域特色,增進民生福祉。

網友評論
? Top 影音先锋无码A∨男人资源站